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有哪些?

2019-11-23 09:00:35

在新课程四种历史教材中,对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征描述不尽相同,有的甚至不甚了了,比如《大象版》、《人民版》等。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有哪些?现以岳麓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课为例说明。  本课在讲到小农经济时,文中明确罗列了三个特点即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如果教师把课中和课后的两则材料加以运用,还会总结出小农经济的其他特征。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女以偿责者。”——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这两则材料,教师可稍加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自己解读,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反映了安居乐业的“男耕女织”式的经济生活情景。而“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则体现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描述的是官府赋税沉重;“春耕夏耘,秋获冬藏,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则是自耕农的长年劳累辛苦;“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又是自耕农自给自足生活的真实写照。“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女以偿责者。”则表明小农经济的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也说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和土地买卖频繁的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使学生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点有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如果撇开材料而仅仅谈论文中列举的三个特征,显而易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课文所提供的材料,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应加以好好利用为教学服务,不能视而不见。同时通过这样的学习,也能够培养成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