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俗

2019-11-05 12:49:16

进入腊月,年,也就越来越近了。尽管在现代人眼里,年的味道已大不如以前,可每年年底,还是照样为过年做着准备。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看着LG,学着腌制腊鱼腊肉香肠,不过,到目前为止,这所有一切活儿,都是他在打点,而我,则喜欢看着他忙碌的样子。不管他做什么,我都喜欢在旁边看着,一如从前。而他,只要我在一旁看着,也是欣喜的。每每这个时候,我总会对他说起小时候,父母为过年而做的准备……
  
  那个时候,对于年的到来,父母是欣喜的,而我们,则是兴奋的。记得那时,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母亲就早早地上街买了些干菜回家,什么黑木耳、白木耳、板笋之类的,还有一些糖籽瓜籽,以防进了腊月,涨价。进了九后,家里的猪是宰了腌着的,鱼呢,很早的记忆里,是在村子的池塘里抓了,然后按人数分的。(那时,春天按人数播种鱼苗,到了年底就抽干了池塘里的水,抓了鱼分给大家过年吃。)近几年都是在村子上承包了鱼塘的本姓族人那里买的。这么早的腌制,是为了能让鱼肉晒个好太阳,这样,过年时,吃起来就满嘴腊香了。那时,香肠是没有的,鸭也是没有的。鸡呢,除夕晚弄一只,吃新鲜的。
  
  除了这些,母亲还要为过年准备很多的茶点,都是家里产的,平时舍不得吃,留到过年时,招待客人用。有花生、蚕豆、薯干,还有冻米糖。最难制做的要数冻米糖了。冻米糖吃起来香脆,可做起来真的很繁琐。首先,得制成米干。在进九后,挑一个天气好的日子,选上好的糯米蒸成米饭,然后放到簸箕里冷却,冻散,第二天,再搓成一粒粒的,这样之后,就可以晒太阳了,直到完全干燥。之后,离过年还有半个月左右,母亲就要开始翻炒好米干,顺带把那些花生蚕豆什么的都炒好了,放到密封的袋子里,留着过年。再之后,要煮熬糖稀。糖稀的制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先要煮好籼米饭,然后加入麦芽,等它们充分溶合后,就装入袋子里,挤干,把挤出来的糖水倒入锅里,慢慢熬。熬糖稀需要很好的耐心,还得时常在旁边守着,等糖水变成金黄色,也就离糖稀的成功不远了。这时,馋嘴的我们总会在锅边弄点尝尝,那甜甜的味道至今难以忘怀。这样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制做冻米糖了。把炒好的冻米放入熬好的糖稀里,撒点炒熟的芝麻,加点桂花,使劲搅拌过后,把它装到大盆子里,捶打,敲击,让它们靠紧,待它们完全冷下来,就可以用刀划成条,再把条切成块。此时,冻米糖的全套程序就此结束。冻米糖不仅只是过年时吃,更多的,是在年后的三四月份里,每个放学回来的时候,那时,白天长了,容易饿。
  
  那时,年,就在这冻米糖里的香味里,跚跚而来……除夕之前的两三天,父母还要做肉丸子,蒸的那种,他们说比油炸的有营养。还有腊肉萝卜汤,捞起腊肉后,切片备用,剩下的水留下几根骨头,再放入萝卜,就成了一味风味独特的汤水。不过,除了这些美味,除了新衣新裤,还有一些规矩,是要我们遵守的。年前的几天里,父母总是一再叮嘱,过年时一定要开开心心地,不要随意哭闹,不能说“死”字,只能以“和”字或是别的代替,还有一些讲礼貌懂礼数之类,让人听了头疼,不过却不敢忘记。
  
  最让人兴奋的还是除夕那天了。全家一起动手大扫除,屋里屋外。飘着墨香的对联,是父亲前一夜亲自写的,大门、厨房、果树、谷仓、猪圈、牛栏,哪儿都不能少。厨房里,锅碗瓢盆叮当作响,腊鱼腊肉香飘四溢。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让我们一遍遍催着母亲,好了吗?可以吃了吗?天渐渐地黑下来,我们的年夜饭也正式开始了。红烧的,素炒的,清炖的,满满一桌子,都是我们最爱吃的。还有果汁,葡萄酒,任我们选择。父亲说,年饭就是要慢慢吃的,可一心想着花炮的我们总是很快就吃饱了。吃过饭后,父亲总会发给我们一个红包,几元罢了,可我们真的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一年一次的红包,给了我们多少的期盼!不待母亲收拾好碗筷,我们就急着跑到外面放花炮。花炮在夜空的照耀下很是好看,可胆小的我还是不敢拿到手上放的,最多握着个彩明珠,还时常被吓得想松手。哥哥和弟弟的就不同了,什么冲天炮,大炮,都是敢放的。这时,比我们大上好几岁姐姐,只是微笑着看着我们玩,并不动手。等我们放烟花时,待在一旁照看的父亲总会喊来母亲一起观赏。那一刻,是记忆里最幸福的时刻。等这些忙完之后,家里爱玩的人都出去串门了,只留下我和母亲在家里,围着炉火,吃着点心,看着晚会,守岁。直到午夜十二点,父亲匆忙赶回家中,放上一挂鞭炮,就又玩去了。带着一脸倦意的我,再也坐不住,于是就独自先行睡去。
  
  最开心的是大年初一了,换上新衣新裤的我们,先给家里的长辈拜年,然后再按辈份的大小,去村子上每一户人家里道声拜年。满脸笑容的长辈们,总会拿出准备好的糖果,让我们吃,不想吃的还可以装进口装里。若是男孩子,不论大小每人还会得到一支香烟,过年嘛,大人们是允许他们私自保留的。转了一圈后,吃过早饭,母亲留下看家,我们得随着父亲一起到亲戚家拜年。这也遵循着辈份的大小。什么舅公、姑公的家里,是要先去的。初二是要去舅舅家的,初三就是姑姑或是姨家里,再往后,其他亲戚家里,我们不愿意去,也是可以不去的。一天又一天,在喜庆的氛围里,品尝着各种美味,不知不觉里,到了正月十五,年也就在我们意犹未尽中悄悄过去了……
  
  想想那时,为了过上一个开心的年,父母要做多少的准备啊!(现在的我们,什么都是买来的呢。)如今,很多都只是成为了回忆。象冻米糖,家里做得不如买得好吃,父母也就一年比一年做得少,近两年他们都彻底不做了。象一些过年时的礼仪,很多都简化了。可有关冻米糖的记忆,有关年俗的记忆,却一直在每个新年要来到的时候,在脑海里翻腾,萦绕……(来源:中国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