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wang跟家长聊聊学琴那些事儿(三)

By 淡淡的生活 at 2017-05-16 • 0人收藏 • 205人看过
跟孩子一起亲近“古典音乐”“古典音乐”为啥要框一个引号?因为说到“古典音乐”这词儿吧,大家都知道说的大概是哪一类音乐。可是“古典”这俩字儿吧,真的不见得是准确的。别的不说,还活着的这些作曲家——比如蜚声国际乐坛的中国作曲家谭盾——他们创作的音乐也叫古典?这是不是有点那啥了。不过,大家知道Mr.wang要说的是哪一类就行了,反正就是那种貌似高大上,普通人敬而远之,俗称“阳春白雪”的那些吧。那为啥这些高大上的音乐普通人会敬而远之呢?很简单,太深奥。开玩笑,这阳春白雪那是我等下里巴人能玩儿得转的。是啊,太多这种潜意识的观念早就深入人心了。古人太喜欢文学化音乐了,以至于高晓松直下断论,汉民族没有音乐。你看,孔夫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因为钟子期这个知音死了,连琴都砸了。怎么?没人听得懂啦。你当时在场都不好意思跟人说别砸,人大师说,弹给你们听不是对牛弹琴么?其实,大家都受骗了。别的不说,“对牛弹琴”这个典故的本意就不是今天这个意思。对牛弹琴是说公明仪弹了首高雅的乐曲给牛听,牛不理他;不过,他用琴模仿蚊蝇飞过、小牛呢喃的声音,牛就抬头聆听了。什么意思呢?音乐家也应该考虑受众的感受。普通人对“古典音乐”敬而远之根本不是普通人的错,而是音乐家们故弄玄虚的结果。呃,Mr.wang是不是想得罪所有音乐家的意思?还真不是,这是院周海宏教授的观点,不信你可以度一度“音乐何须‘懂’!”。那照这么说,古典音乐我就不该鸟它?当然不是。古典音乐那么多优秀的成果都被你无视了,你还好意思说你是个音乐爱好者?只不过,要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还真是需要一定的修炼的。这跟读书是一样的。听易中天说三国,大家都觉得来劲,可真要捧上本《三国志》仔细读一读,那就乏味了;看《明朝那些事儿》比看小说还好玩儿,可要换上《明史》,估计大多数人第二页就翻不过去了。因为文字功夫的修炼不够,看着这些文言文写成的繁文缛节连篇累牍,一准瞌睡连连。听音乐也是如此。今天的世代,声光电耀眼夺目,艺术跨界纵横贯通,音乐很多时候只是一种陪衬铺垫。古典音乐作为纯粹的听觉艺术是要有一定的听觉修为,而今天的艺术表现的多元化使我们很少有机会有意识的提高听觉能力。所以Mr.wang的建议首先是要先创造听的环境。比如先在家里搞一个比较纯粹的音响系统,不一定要HiFi什么的,最简单一个MP3+音箱起步;不要一打开就是电视机、DVD、或者电脑屏,就是要抛开视觉干扰。然后我们坐下来一起听音乐。注意哦,“我们听音乐”的意思是不做别的事情。别搞成一边看书或者聊天,然后放背景音乐,这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听的内容也有个循序渐进,Mr.wang建议开始不要听二十世纪的音乐,那些真的几乎都不是给普通人创作的,直接无视吧。如果是孩子,可以找一些有趣的标题音乐,比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整套都可以细细品味;大指挥家卡拉扬也有张碟子,“献给儿童的音乐”;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剧都是童话题材,中间有也很多有趣的片段,找来听听是很有趣的。不过提醒一下,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听,跟着标题想象音乐形象,这会很有趣。虽然做法并不是很妥当,但从中寻找乐趣才是最重要的。作品的篇幅也要注意一下,尽量找短的,不超过8分钟的小品来听。其实Mr.wang觉得古典音乐的篇幅本身就是障碍。作曲家自然有他的理由,比如乐曲的逻辑思路,戏剧冲突的铺陈都需要足够的篇幅才能完成。但对于听惯了流行音乐4~5分钟一首歌的普通听众而言,大篇幅实在令人难以保持清醒。当然,Mr.wang不会告诉你,大音乐家勃拉姆斯在听钢琴之王李斯特的大作时,也睡着过。还有就是找旋律熟悉的作品的听原作。现代的轻音乐有很多改编自古典的经典作品,比如70、80后特熟悉的理查德·克莱德曼改编过贝多芬的《命运》、《致爱丽丝》;保罗·莫里哀改编过肖邦作品;90后熟悉的马克西姆改编过《野蜂飞舞》、格里格作品。把这些作品的原作找来听听也是很来劲的,最起码不会觉得陌生,而且如果耐心专注的听还能听到更多丰富的内容。不过,提醒一下,别把改编当原著,要是把改编版本当作高大上就贻笑大方了。最后可以考虑刷榜单。如果前面这些都听多了,应该对古典音乐的格调应该不陌生,不排斥了,可以看看各大古典音乐排行榜的前列都有些什么,都找来听听就能更进一步了。如果能耐着性子听完15分钟以上的作品,并且还能对乐曲中的某一二句旋律能哼一哼了,那就能算入了门了。哪天在大街上可以用口哨吹个莫扎特40交响曲的主题,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旋律那才是有点高大上的赶脚了。如果家里的音箱中经常响起古典音乐的旋律,经常静静的欣赏,品味音乐的美感,孩子自然就能经常接触古典音乐;多接触就不陌生,多发现美就会爱上。著名的大钢琴家约瑟夫·列文涅曾经调侃青年学生的演奏:“年轻人不懂得如何理解自由速度和弹性速度,那是因为他们住的房子都是方形的,而我那个时代的人住的房子都是圆形的。”这话告诉我们,古典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如果要亲近古典主义,只有走近它,营造古典音乐的氛围才能更好的理解接受喜爱。跟家长们聊过了学琴的准备工作,如果你已经和孩子开始学琴了,那就请关注下一篇怎样帮助孩子更好的学琴。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