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高,不代表他有智慧,不代表他明理

By 宇林_2676 at 2017-05-11 • 0人收藏 • 162人看过
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朱子治家格言》上次交流到的是「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讲到后句:【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我们子孙程度那怕比较愚钝一点,但是经书不可以不读。在《了凡四训》当中,有提到行善当中要「护持正法」,经典就是正法。《了凡四训》里说到,「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就是经典里面这些真理就像人的眼睛一样,能够开他的慧眼,他才能够分辩是非、善恶、邪正。所以这一句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冷静来体会一下。请问大家,现在读到博士,懂不懂得是非善恶?不一定,他是学历高,不代表他有智慧,不代表他明理。比方有一个现象,有提到高学历高离婚率。离婚是不理智的,他学历那么高,怎么连这么做对自己、对后代、对家庭有什么影响,他都分析不了?所以古代的教育跟现代有一定的差异。而事实上我们整个几千年的教育,其实是四、五千年都没有变过。因为在尧帝的时候,这些圣王他就体恤到人心的状况,「饱食暖衣」,一个人吃得饱穿得暖,「逸居而无教」,每天过得很安逸而没有教他做人的道理,「则近于禽兽」,故「圣人有忧之」。我们这一、两代人福报都挺大的,你们有没有听过哪一家人饿死了?没有吧,饱食。有没有听过哪一家人冻死了?没有。只是听人家都买名牌的衣服而已,没有听人家冻死的,「饱食暖衣」。而且下一代没有人生目标,好像什么事都不关他的事,家里这些家务他也不去分担,好像每一天就浪费生命、浪费时光。「逸居而无教」,你没有教他做人的道理,「则近于禽兽」,因为他的目标就是欲望的满足。现在年轻人,可能你给他多少钱,他很快就把它花掉了。有没有?甚至于,他假如受到一些媒体这些色情的诱惑,那他可能会十几岁就做出很多不好的行为出来。这句话是四千五百年前讲的,「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所以不能不教育。重点是,现在这个时代,初中毕业的人可能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甚至更高,是吧?可是不懂做人的人非常多。但是古代不识字的人都懂得做人,这个是值得我们去体会的地方。以前的人一字不识,可是他懂得做人的道理,他懂「五伦八德」。现在呢?他学历很高,这些东西可能他都没有观念、没有概念。所以古代的教育,它的内容就是教「五伦八德」,就是教「伦常」。从内容来看。从目标来看,不一样,还有它的基础不同。古代的目标,在《朱子治家格言》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读书志在圣贤」。我们先不说我们下一代,请问诸位长辈、朋友,您这一生读书,你从小受教育,你心里面就清楚,我读书就是要做圣贤的,请举手?好,我也不能举手,因为我也不知道。我们这一代没有一个人知道,下一代呢?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怎么会几千年来都知道的道理,到我们这一代人全部没有人知道?这一句经句影响了几百年的人,「读书志在圣贤」,可是到我们这一代,整个社会风气,读书志在赚钱,偏了,不知不觉就偏掉。其实应该讲,读书志在考高分,读书志在拿学历证书,最后再延伸到读书志在赚钱,哪一个科系赚得钱多,我就读哪个科系。其实大家想一想,这个思想观念有没有偏掉了?那都是利啦!假如一个人去当老师,他想要赚大钱,他会怎么赚?那就很麻烦,师道会被他毁掉。可是现在的人看他房子盖大楼,又开好车,还羡慕他。那个人是在毁掉师道,我们还羡慕他。刚好最近我们有一个一年共学班,这些来参加的学长们也不简单,有的是大学老师辞掉工作,有的是公家机关的辞掉工作,就为了深入汉学,以后要弘扬汉学,我们马来西亚成立了汉学院。听他们分享,他们二十几岁而已,就有好几个就是读书的时候,老师收人家的礼物,结果他们父母比较不懂这个规矩,就没有送,老师对他就差别待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假如去当老师是为了赚钱,那这个后果不堪设想。坦白讲不是老师,现在各行各业……不是现在,在我那个时代,我常常就听到长者在谈,「某某人他那个孩子赚几十万是干哪一行的,赶紧去读那个科系。」已经好几代人统统是把钱摆在前面,而不是那个行业的价值啊!你说当医生,那是救死扶伤的价值,而不能先看到他的收入是多少。你说当律师赚得钱多,他假如看人家要离婚,统统赶紧帮人家办离婚,那他业绩很好,可是很多人他可以劝回来不用离婚的,他的心态所衍生出来的结果就绝然不同。孔子讲,这就是经书,「经书不可不读」,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很明白人生应该尽的道义,小人只想着怎么多自私自利得到他的好处。我们假如让孩子都是在追求利,请问我们家庭跟学校培养出来的是什么人?培养出什么人?你们说的,不是坏人,是小人。坏人是犯法,小人是会把他爸爸妈妈气死,他也没有犯法。他完全不念恩德,可是法律治不了他,道德才能约束得了他。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