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作品才叫做真正的书法(第二期)

By 乐钧 at 2017-05-10 • 0人收藏 • 165人看过
点击关注我关注我哟☀定期推送,艺术活动信息,世界各地博物馆藏品鉴赏,高清书画下载 ,藏传佛教知识,优秀艺术家介绍 等诸多优质内容,关注我们妥妥没错!書法是漢文化圈特有的藝術,長久以來在中國文化傳統中蔚成體系,也自然應用在日常生活裏,了無古今的隔閡。有關中國書法從古到今發展的歷程,始終是大家關心的課題,本項展覽即由此出發,揭示其間發展的脈絡。秦漢時代是書法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三代以來古文大篆書寫、銘刻分歧的現象,歸於統一,產生標準書體小篆;另方面春秋戰國時代萌芽的新興書體隸書,也在此際從篆書簡省蛻化成熟,發展為漢代通行的書體。由於時代潮流趨向簡便快捷,隸書又持續蛻變分化,遂有草書、行書和楷書的形成。書體遞變原非朝夕立就,因此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過渡型書風以及各體參雜的混合書風時而可見,顯示書體蛻變遷延歲月,方能在結構和筆法上建立自己的規律。隋唐時代是另一個關鍵時期,統一帶來南北各地書風會流,筆法發展臻於完備,從此楷書成為歷代通行的書體。入宋以後,為保存前賢書法長遠流傳,刻帖日漸盛行。但是宋人並不以繼承傳統為足,書法取向表現個人情性、得其天趣。元代繼起,轉而提倡復古,晉唐書法傳統得以延續。然而,不受傳統束縛的意念也活躍起來,至明代浮現縱橫跳脫的氣息。明人書法面貌至為紛雜,行草書尤其活潑自由,適與當時依循傳統法度者形成對比。其間突顯個性自成一格的書家,也走出實現自己的路徑,不為時代潮流所吞沒。清代以降,三代秦漢古文篆隸陸續出土,堪稱是得天獨厚。在務實的學術風氣影響之下,清人摩挲碑版,從而與刻帖相互為用,書法發展的視野得以串聯古今,終能在篆書、隸書兩方面汲古創新,引領新方向。唐 兗公之頌碑兗公為唐開元年間(712-756)追贈顏回之諡號,都督李庭誨以宣王(孔子)已有銘記,而兗公卻無頌為由,命曲阜縣令張之宏作文,包文該書寫之,於天寶元年(742)建碑,原碑目前藏於山東曲阜孔廟內。碑中為避唐高祖李淵諱,將顏回之字子淵,改為子泉。書家包文該雖無書名,此碑卻受到包世臣、康有為賞識,認為乃唐碑中最具六朝法度者,富古厚深穩之趣,因而受到書壇注目。宋 沈遼 致穎叔制置大夫尺牘沈遼(1032-1085),字睿達,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為文雄奇峭麗,詩文自成一家。精於書法,少學其家傳師(769-827),晚云學王獻之。據信中所提的事件與受信人蔣之奇的大夫銜,推測書於元豐六年。沈遼寫字講究意在筆前,強調結字的安排,米芾曾評其書為排字。此作安排用心,字字力求勻整,用筆敦實厚重,卻也稍拘謹,行間夾雜小草,稍具生氣,頗有點睛之妙。宋 朱熹 尺牘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別號紫陽,為宋代理學集大成者,以建構國家新秩序為志。本札書於1194年卸下知潭州(湖南長沙)一職往京師途中,意在交待潭州政務,雖提及六月的孝宗之死,但寧宗繼位後他獲得入朝宣教的機會,讓他轉憂為喜。此作下筆迅捷,點畫圓潤,線條沉著而順暢,整體行氣連貫,呈現出灑脫自然的意趣。明 胡正言 篆書唐王建十五夜望月胡正言(1584-1674),字曰從,安徽休寧人,寄居南京雞籠山下,名其齋為「十竹齋」。博學能文,精研經學、六書,善摹大小篆書與古文奇字,兼工篆刻。他利用餖版套印技法所印製的〈十竹齋書畫譜〉與〈十竹齋箋譜〉,樹立了古代雕版套色印刷的典範,受到文人的賞愛。由於精通篆籀異文,他也創作了許多古文奇字,此作即為一例,書風奇詭瑰麗,反映出明末文人好古風尚的一面。明 許初 篆書杜甫秋興八首許初,字元復,號高陽,江蘇蘇州人,曾任南京太僕寺主簿。平日喜好詩文、篆刻和書法,常與文彭、文嘉往來,也和詩人王世貞是翰墨之交。這件冊頁是為文嘉好友王紹岡所寫,作於隆慶三年(1569)。許初選擇以篆書寫杜甫〈秋興詩〉,在當時較為特殊。全冊雖然用篆書寫成,實際上混合了楷書的用筆,並未固守一定的筆法,起收筆時的藏鋒用筆,讓點畫如綴小圓珠,顯得生拙又有趣味。明 徐渭 書杜甫秋興八首徐渭(1521-1593),浙江人,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他集書法、繪畫、詩文及戲曲長才於一身,畢生際遇起伏乖舛,頗富戲劇性,表現在繪畫上,是縱情於水墨寫意,在書法上,則是師法宋代米芾,縱逸飛動。他自稱書法第一,詩文、繪畫其次,可見對書法的自負。徐渭此作,用筆委婉曲折,線條飽含張力,似乎更能傳達原詩深沉悲切的意境。 曹容 書蔣公嘉言曹容(1895-1993),臺北大稻埕人,字秋圃,號老嫌,齋號澹廬。一生致力於書法的教學,倡導書道禪理念,是本土書壇的重要書家。其書各體皆精,以迴腕執筆法書寫,晚年用筆益加厚重樸拙,天真爛漫。此軸以隸書書寫,用筆平鋪直入,線條醇厚樸茂,結體工穩中寓變化,得自然醇實之美,靜謐氣息中兼具雄渾氣度。本幅為曹恕先生捐贈。杭州艺术地图更多艺术内容请关注杭州艺术地图公众号,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