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9-10-30 19:56:22

  作者:山西太原市成成中学初中部 邢胜华

  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的多义性,理解的歧义性和语言组合的多样化,使我们对同一词语、同一字句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其次,语文与灵感,直觉和形象思维密切相关。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没有形象思维,就没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也就没有“春江水暖鸭先知”了。所以只要引导得法,“披文以入境”,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应围绕语文课堂教学来进行。如果在教学中明确“为创造性而教”这一目标,那么课堂就会成为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一、激发好奇心和兴趣

  兴趣和好奇心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意识的前提。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会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激发起学生创造的热情。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隐含的思维训练因素来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疑为思之始,学之端”,有了疑,才能启动创造的闸门,触发想象与思考,敢于质疑才能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

  性和自主性

  鼓励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把握待定内容,目的灵活地变换思维方法,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广开思路,不循常规,探求解决问题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法。学生语文水平高低,是否具备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强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教师要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多视角、多维度、多类型看问题。写作的立意、选材、构思都贯穿着发散思维的训练。如课文《滥竽充数》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提炼观点:乐师与南郭相安无事,想到对不正之风的揭露;齐宣王爱听合奏,想到是产生南郭先生的温床;南郭先生的溜走,想到他的自知之明;乐师露出马脚,说明人应有真才实学。

  2.训练求异思维。

  分析作品时可以有独到的见解。如分析窦娥的形象,引导学生了解她善良的性格,但有的学生提出她临刑“干旱三年”的誓愿,为鸣个人之冤而置贫民生死于不顾,不是自私残忍吗?

  作文教学,可以用逆向思维思辨,往往能反弹琵琶出新意,如学海无涯“乐”作舟的立意就不同凡响。破思维之定势,不人云亦云,见他人所未见,发他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来。

  3.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可以使人跳过某些思维的阶段,想象出最终结果,这是想象具有创造性的缘由。阅读文艺作品,把文中的情景、人物、情节等生动画面想象出来。如《沁园春·雪》,可以让学生为词配画面,学生想象画面的过程,实质就是思维创造的过程。根据一篇课文找一段文字,加以扩写,也是锻炼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如教完《孔乙己》,启发学生想象孔乙己沿街乞讨的情景。根据作品,要求进行推测想象。教完《项链》,可推测路瓦栽夫人的命运如何,或悔恨不已,或喜怒无常,或诉诸法律,或讨回巨款,鼓励学生自由联想。

  4.归纳语文知识规律。

  在语文知识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语文知识规律,在他们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锻炼其聚敛思维的能力,这也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语文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新颖而艰难的课题。我们要力求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探讨其规律,营造创新环境,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目标,进而落实并推进创新教育,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报-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