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三种“序列”—高中作文教学随想

2019-11-14 16:37:38

作者:崔国明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甚至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对于存在高考应试的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尽管教师和学生都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作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的现象却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原因当然很复杂。一方面是因为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另一方面也在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可以依托的系统而权威的写作教材。即便有些教材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每一模块中掺杂着一点写作教学的内容,但也是零星的、不成体系的,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作文训练要求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作文教学本身系统的复杂性与写作教学现实的无序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的同时,也直接带来了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功利性。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写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问题,完全由执教教师自己说了算。
  
  高中作文的要求和教学的现状严重失衡。高中作文教学与初中一样,似乎历来就没有严格的教学章法,也没有一步步上升的系列台阶。
  
  类似的情况也许我们并不陌生:有的教师在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时,作文教学就直奔高考而去,“应试”色彩非常浓厚;还有的教师“脚踩西瓜皮”,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序列”意识十分淡薄;甚而至于还有的打着“我手写我心”的旗号,放任自流,以日记、周记等随笔替代作文的训练,“规范”要求严重缺失。
  
  这样的现象可能我们也常见到:同样的文体训练,高中和初中训练的重点和要求似乎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区别。高中记叙文的写作,更多的依然是“全景式”的“长镜头”,满足于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为主,“复杂”二字形同虚设;高中议论文的写作,也还依然停留于“三段论”,平面展开,始终在同一层面打转,没有层次,缺乏深度;而高中说明文、新闻、通讯、访谈、调查报告等实用类文体的训练几近空白。
  
  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已实实在在地成了“四无产品”:无序列,无教材,无计划,无教案。
  
  因此,高中作文教学需要建构“序列化”“网络化”的教学体系,需要分解目标、分步实施,避免因高考应试而带来的急功近利的做法。
  
  关于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文体训练,过去的课程标准表述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阅读与鉴赏”部分提出的要求是“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新课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高考作文的要求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章”。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可以采用“文体三分”法,将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文体大致分为论述类文体、实用类文体和文学类文体三类。这样,写作文体的框架就显得比较清晰。
  
  当然,每一种文体包含的内容都非常广泛,而每一方面的要求又各有不同。如“论述类文章”就包括“议论性文章”和“叙述性文章”两种不同的问题;“实用类文章”则包括了新闻、通讯、访谈、调查报告、传记、社科论文等多种样式;而“文学类文章”又有散文、杂文、微型小说、戏剧、报告文学等。所以,面面俱到、全面开花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既要关照到学生作文的实际现状,也要兼顾高考对作文的要求,同时更要着眼于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文体三分”构建作文教学之“序”,是为“横向之序”;我们还应该对高中三年整个学段的作文教学进行规划,谋划“学段三分”或“学段六分”,将“文体三分”再分解到学年或学期,从而建构一个序列,是为“纵向之序”。
  
  其实,任何一种文体的训练,都存在两个共性的问题,一是写作的“根本性问题”,一是写作的“技巧性问题”;前者是“本”,后者是“末”。只有根本性的问题得到了切实而有效的解决,才能去追求细枝末节的技巧。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文体训练中的由“本”到“末”,其实也是一种“序列”。当然,这种序列之间的界限并不如上述两种序列那么清晰,因为要解决作文教学的“根本性问题”,必然会涉及到“技巧性问题”;而要解决“技术性问题”,首先要观照的就一定是作文教学的“根本性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目标”来引导,我们可以通过“作文评价”来强化。
  
  而如今高中作文教学却置“序列”于不顾,陷于“技术”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并且乐此不疲。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抓住“根本”的少了,专攻“技巧”的多了,尤其是作文的应试技巧。这从充斥市场的作文辅导资料和铺天盖地的网络资源就可见一斑。究其原因是,“根本”难把握、很费劲,而“技巧”可操作、易奏效。
  
  就如记叙文。
  
  记叙文写作的根本性问题,包括记叙文的思想个性、记叙文的审题破题、记叙文的选材组材、记叙文的谋篇构思、记叙文的立意主题等等;而记叙文写作的技巧问题,则包括记叙文的描写方法、记叙文的尺水兴波、记叙文的开头结尾、记叙文的联想想象等。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不能够像小学和初中那样,将自己的思维长久地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面,必须能够登堂入室,进入到以训练逻辑思维为主的阶段,去写一些能够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景要抓住特征、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与此同时,复杂记叙文要求内容更丰富,表现生活的视野更开阔,情感更饱满;复杂的记叙文也要求有精当的议论和饱满的情感,因为议论和抒情在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认识感悟的同时,还能起组织、联结材料的作用。应该说,这些都是相对复杂一点的记叙文所蕴含的基本要素,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也的确是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写作能力要求。而所有这些,就是高中记叙文训练之“根”,就应该是我们牢牢把握的高中记叙文训练的根本着力点,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将学生记叙文的目光引导到这些“根本性问题”上来。
  
  当然,任何一种文体的训练初始阶段,都不可能将上述这些“根本性问题”全部加以解决,更不能指望一篇作文的训练要点能涵盖所有。因此,“化整为零”“攻其一点”可能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而“面面俱到”则极有可能“面面不到”“蜻蜓点水”,因为毕竟“贪多嚼不烂”。我们可以以一学期为一个单位时间,将记叙文的训练要点切分成若干板块,进行能力层级由低到高的“专题式”写作训练,一篇作文可以只确立一个训练点,也可以多篇文章“集中火力”于一点,必要时甚至可以采用“专项训练”来达成目标。
  
  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的过程,也唯有循“序”方能“渐”进,因此,“循序渐进”这四个字,很值得我们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