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019-10-18 09:00:49

如何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素质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年的教研实践使我认识到,要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有超前的意识、发展的眼光,不断更新的观念,进行大胆的探索,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遵循教育规律,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不断发现新问题,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很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也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下面将要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所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是发展认知的手段。要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令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他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师生关系将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还需要认清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智力的发展并不同步。一般教师比较喜欢智商高的学生而不喜欢创造力强的学生,因为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不合乎传统的兴趣,他们常常探究那些特别不符合“教学常规”要求的知识领域,被教师认为增加了教学负担。实际上,教师的这种看法极易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教学目标必须优化,其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发展的具体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因素,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要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个层次(各章、节)的教学目标之中。在课堂上应该采取“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实施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个性”的创新培养。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在分析教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注意落实好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2.教师在课堂教学这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中,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课上或课下)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3.在习题教学中,要跳出“题海战术”的误区,要能使学生尽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以发散思维或集中思维等自己的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
  
  4.在提出问题上,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物理问题。如:一要有适当的难度,二要在教和学两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5.在解决问题上,不能靠简单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和套用物理公式来解决,而是要从创新的角度,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
  
  6.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学科,对于新课程的实验,还得以以下几点为准:
  
  (1)基本仪器的使用仍是实验的基础。
  
  (2)要以挑剔的眼光看书本上的实验,而不是简单的照抄课本上的实验。学会找设计原理上、实验步骤上、数据处理上的毛病,经常想想能否改进。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积极创造的能力。
  
  (3)从新的视角审视、组合实验板块。观察每一个实验的异同点,分类,将其组成不同的实验板块,方便归类理解记忆。
  
  (4)将一些可行的习题转为实验,从不同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设计,方便理解、创造。
  
  (5)融会物理思维方式进行实验,让这些思维方法深入学生的脑海中。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能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7.要注意适当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和条件去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以自己的创新行动,关心和满足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需要。
  
  8.教师要在自己的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班集体作为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影响个体的创新能力。物理教师可利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在班内展示学生的各种创新成果(科技小发明、小论文等),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手的评比等,并办好科技板报、手抄报,使班内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班级。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创新体会,鼓励学生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与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使全体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互激励,同步增强。
  
  9.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人格的主要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怀疑精神、创新意识、不迷信权威;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往往显示出首创性、感觉敏锐、洞察力强、能独立判断、能接纳经验、持怀疑态度,不太关心细节和实际而具体的事物,对于理论观念及符号转换很感兴趣,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
  
  三、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
  
  如果从教育教学的全局来考虑,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阶段是这样的:课堂创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学校创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开放的创新教学大环境的创设。
  
  因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物理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物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转化成为他们创新活动的动力。物理教学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加以融会贯通,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渐进提高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教育环境,如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合理安排课程,为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留有余地;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等;要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气氛等。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协调,教育者要努力创设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创新教育大环境,使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创新的气息,以创新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当然,新课程的教学还必须以以下几点原则进行:
  
  1.同步发展原则,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结合考虑,力求同步发展。
  
  2.动态变化原则,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提高考虑进来,设计循序渐进,动态的教学过程。
  
  3.学生参与原则,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
  
  4.反馈调节原则,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信息,用以调整教学。
  
  5.注重时效原则,即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必须以45分钟课堂时间为基准,当堂知识,当堂消化,减轻学生负担。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就不可能发生,那也就没有所谓的教学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