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艺术初探

2019-11-24 07:52:16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对新课导入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新课导入无足轻重,也有的是没有掌握导入新课的方法和技巧,缺少必要的知识和资料。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必要探讨一下新课导入在教学中的意义及其所采用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的作用

  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新课导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至致,甚至会忘掉其余一切。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信噪比特别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也最高,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来。反之,如果教师在刚上课时,不注意导课技巧,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这就更谈不上学习了。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所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好的新课导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

  4.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良好的新课导入可以起到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绪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

  1.温故导入

  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导入新课,从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正所谓温故知新。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先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的角也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吗?从而导入新课。

  2.审题解题导入

  进行习题练习,并找出规律,从而理解新知识。如,在研究乘法的平方差公式时,先让学生做几道练习题:

  计算:(1)(6+5)(6-5)(2)(a+b)(a-b)

  (3)(m+n)(m-n)(4)(3m+2n)(3m-2n)

  当学生做完这几道题,再引导他们寻找规律,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就自然出来了。

  3.问题导入

  即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法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了与所要学习课题有关的问题,点出了学习的重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为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问题导入法一般用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密切的新授课教学,或本节所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熟知的现象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如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可先让学生想这样的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三对边、三对角对应相等吗?能不能少点条件使判断简单?这样学生会怀着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去探索新的方法。

  4.联系实际导入

  结合新课的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导入新课。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使学生所学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深对间接经验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行程问题中的“顺流逆流”类应用题时,问学生:“你在河流中游泳时,往上游快还是往下游快些?为什么?”由这些实际上的例子导入,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不会觉得数学知识乏味的同时,对间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好。

  5.自然导入

  苏联著名数学家A.R.辛钦,在其《数学分析简明教程》的序言中有一段话:“我想尽力做到在引入新概念、新理论时,学生先有准备,能尽可能地看到这些新概念、新理论的导入是很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才能非形式化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的东西。”这段话很精辟,它说出了导入新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则——由自然到必然。一位教师展现出一幅有关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不幸遇难的图画,这艘满载118名官兵的核潜艇在参加军事演习时被困海底之事,许多同学都知道。教师问,那么你知道被困官兵是如何向救援人员报告他们所处的具体位置?你知道最好的和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接下来通过学生熟悉的地理知识——由经纬度确定地球上的点的位置抽象出用一对实数来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显得非常自然。

  6.直观演示导入

  借助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等进行直观演示,结合讲解,自然地导入新课。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演示的内容大大扩充,它的作用日益重要,不仅帮助学生感知、理解书本的知识,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直观演示在几何课中使用得比较频繁,特别是探究如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揭示其规律时,使用直观演示更常见。

  7.讲故事导入

  数学故事是用故事的形式普及数学知识的作品,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展史故事和益智数学故事等。数学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想像力,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文科授课较多使用讲故事导入的方法,其实,数学课采取讲故事导入的方法也是别开生面的。有一位教师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的同时,还介绍,今天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探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据说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认识这种“语言”的。学生听了这些有关勾股定理的故事后,均跃跃欲试,第一时间想知道勾股定理究竟是什么?

  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方法是千变万化的,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我们只要在教学的实践中善于总结,善于提高,必定可以把课堂搞活,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何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