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白居易之【赋得原上草】

2019-11-19 11:46:08

  作者:佚名

  近几日闲来无事,索性将自己扔在书店。虽不敢说众览群书,终无愧走马观花。然而,有道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其实,过度看书亦然。其益处莫过于一个“累!”;看得老眼昏花只剩下满头野“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草”诗,通俗易懂。其艺术成就之高,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传诵。在众多版本的赏析中,大都将重点放在描绘古原上的野草,称作者不仅勾画出了草原的广阔,野草的青翠和芳香,而且还着重歌颂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在我的读书记忆中,此诗不仅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咏物诗,更是一首妙不可言的讽刺诗。(经回忆,整理如下)

  众所周知,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早年对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比较了解,与好友元稹曾共同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理论。做了谏官以后,和太监以及顽固的旧官僚进行了斗争,同时也写下了许多讽刺统治阶级的诗。然而,作为古代诗人,尽管他很伟大,但毕竟一孤家寡人,势单力薄,怎可与朝廷刺刀见红。因此讽刺诗便适时而生,成为了讽刺当时统治阶级最有力的武器。

  白居易的这首“赋得原上草”,虽是咏物诗,但意在讽刺小人,即便将其看做寓言诗也绝不为过。因为大凡含有讽刺的诗,切不可露骨、露筋,使人一望而知,总要意在言外,使人自去领悟才有回味。而此诗正是这样一首经典的上乘之作。

  此诗以“草”比喻小人:

  “原上”指喻君侧、上级领导。

  “枯荣”指去一小人来一小人。

  “火烧”指斥除不能尽。

  “春风”指乘时而崛起。

  “侵道”指喻倾轧君子、上级领导。

  “接城”指欺凌君上、欺骗领导。

  “别情”指小人殷勤处最易动人。

  再就文字讲:领联是流水对,非常自然。颈联中“远方”、“青翠”字都凝练,都是代替“草”字,於此可悟诗中运用借代词的方法。

  “蘺蘺”蒙茸附结的样子。

  相信朋友们看后,自会领悟其中回味无穷的美妙与精髓。(来源:中国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