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习课堂教学"六境界"

2019-11-13 07:24:13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说到底是教学改革,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就只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任务,其相应的教学改革应在整合教学与课程、师生关系互动、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等方面有所突破。创新学习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在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上作了积极的探索,它倡导"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一些课达到了以下境界。
  境界一:评价多元,让学生有安全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是安全需要等。学生在校学习时,往往在教师面前畏手畏尾。为此创新学习提出,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二是民主的原则,多和学生商量;三是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不挖苦、不为难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学生"无错",是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尊重,不要对学生的回答动辄就以"错"、"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错"这样的语言来刺伤学生,而是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有话就说,有想法就敢表述,不求标准答案。一次一位实验教师让学生说出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个学生回答说:老师,你左手的苹果破损了。"老师马上纠正说:"这个苹果表面有痕迹,不能叫破损。"试想,这样的情形多了,学生还能积极表述自己的想法吗?与此相反,另外一位实验教师是这样做的,在重庆的一次公开课上,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提问时随意找了一个学生回答,老师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原来他是全班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老师领悟了意思,看到这位同学站了起来就给他鼓励,但他始终没有回答,老师却说:"刚才这位同学敢于站起来,说明他自信心很强,同时他皱了眉头,说明他思考了问题,只是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这样评价,学生会不高兴吗,还会有心理不安全感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寻找到学生的长处,提供了理论基础。
  境界二:激发情感,让学生有体悟感。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它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就要突破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凸现五个观念:①由教师权威转变为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②由强调苦学转变为乐学、激发学生兴趣;③由单纯的说教转变为多向情感交流;④由一味批评学生转变为让学生品尝成功;⑤由害怕学生在课堂上出错转变为允许学生出错,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境界三:师生互动,让学生有主人感。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首先,必须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其次,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建立密切合作的教学关系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通过合作,能使学生养成与人相处、善待他人的良好性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但合作更主要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创新学习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以下特色: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以学生差异发展为起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在讨论、辩论中,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展;②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提倡导趣、导疑、导思、导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奇思异想;③避免教师"满堂灌"和"满堂问",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④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师生共同学习与进步。
  境界四: 开放多变,让学生有灵活感。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创新学习的课堂,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回归儿童的生活。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大胆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对课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的内容开放。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创新学习的课堂鼓励师生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创新学习的课堂要做到: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开放性备课;打破教学形式的封闭,开放性教学;打破教学手段的封闭,开放性评价。
  境界五: 问题突现,让学生有兴趣感。
  创新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疑问"能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从中找到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就成了创新学习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学习《向量减法》时,厦门杏南中学的一位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后,一个学生对老师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一个向量减法的实例。老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一谚语的数学内涵。一个小组发言说:"逆水行舟是船的行驶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不进意即船的行驶速度为零,而水流速度不为零,两个速度叠加,故则退了。"另一组学生立即反问:"船的速度一定要为零,船才能退吗?"学生讨论异常激烈,出现了课堂中的高潮。通过这样的问题讨论,学生对向量减法会理解更深。
  "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启迪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思维的方法,指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多种模式,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有课堂的高潮出现。其具体方法如讨论导思、递进导思、想象导思等。
  境界六: 动手实践,让学生有创新感。
  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广大教师的职责。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对学习中多动手都有很多精辟的论断。如苟子说:"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行之,明也。"韩非子说:"循名实以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陆世仪说:"学问从致知得者较浅,从力行得者较深,所谓躬行心得也。"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他们都把实践作为获取知识、发展知识的重要源泉。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知识,也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这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认识规律的。知识越用则飞跃越快,上升也越高。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萌发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考和方法,这就是创新的过程。陶行知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以生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也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乌鲁木齐市11中开展创新学习以来,学校以学生"小课题"研究为途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提升。如学生为了了解民工的素质,发放了2800份问卷(收回2329份),并走访民工工地及到住所考察,跟踪民工一天的生活;到调查;访问新疆大学的专家,写出了《中国农民进驻城市生活的三次高峰之比较》、《乌鲁木齐市民工素质状况分析》、《民工进城之后的心理需求初探》、《民工返回家乡之前在城市犯罪心理探索》、《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态之调查》等报告,得到市政府关注,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保障民工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