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走向有效教学

2019-11-16 11:27:47

1 2 3 下一页

  作者:浙江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 方巧丽

  我今天说课的课文题目是《像山那样思考》。下面我将从对教材的认识与教学目标的确定、基础知识的落实、教学法的选择、文本解读的关键点、教学流程以及我的反思六个方面对本课教学进行说明。

  一、关于对教材的认识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必修一的第三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第三板块《湖光沉思》中的一篇。这个专题的核心话题是“人与自然”,第三板块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文本阅读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作为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像山那样思考》一文有明显的忧患意识和理性的思考,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的表达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哲理性,既能以感性感染读者,又能用理性启发读者,既具有诗意美,又具有思辨美。面对这样一篇文章,我们的学生应该从中获取什么,这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新课标中,必修课程包含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其中阅读与鉴赏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而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这些能力提升依托的范本。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作了这样的选择。

  哲理散文的主旨探究肯定是重中之重。在文章中有部分表意含蓄的句子的理解是有难度的,较为深刻到位地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环保理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确定目标4的时候,我当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议论文的写作往往流于假、大、空这一现实情况。在学生的作文中有观点,但往往无法引发读者的感触。而同样是表达一种观点一种理念的这篇哲理散文,却深深地触动了我们。此前学过的《想北平》《前方》《我心归去》等散文都运用以小见大、化虚为实的写作技巧,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的借鉴意义是值得我们去挖掘的。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