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品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2019-10-20 10:31:13

  “非预设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节外生枝的课堂意外也属正常。所以当课堂节外生枝时,教师不能回避或者不假思索地匆忙答复,而是将这种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之中,并且调整教学策略,重构课堂动态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变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为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

  一、生成——感悟“无法预约的美丽”

  1.“顺水舟”推出水中天——利用学生质疑出错生成

  有一次笔者在讲增设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这一热点时,出示了漫画新闻网中一幅富有讽刺意义的漫画《过度包装》,并请一位同学朗读了漫画中一首诙谐的打油诗:月饼何贵有?把盏仔细看,不知除去包装,还值几个钱!还没提出所设计的问题,突然一男生大声喊道“画中是个古人,那时候哪会有那么多包装!”课堂一下子像炸开了锅,秩序混乱不堪。可以说这位学生的“突然袭击”弄得我措手不及,冷静后用赞赏的目光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顺势对学生如何巧解漫画寓意型试题进行了指导,要透过漫画表象看实质,找出寓意所在。

  学生的一句似乎干扰性的话,让笔者来了个顺水推舟,一是以更活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漫画寓意型试题的解题技巧;二是强化了中秋节这一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三是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要注重环保选购,倡导绿色消费,文明过节。可谓一举三得。顺水舟,推出了水中天。

  一些极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教学中学生发表的意见、质疑甚至一句牢骚话,都有可能成为教学契机,作为教师应能够迅速捕捉、判断,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这样往往会收到始料不及的教学效果。

  2.“飞来石”激起千层浪——利用学生个体体验生成

  2008年5月19号下午2点28分,刚好是我上课后的三分钟,中国国家首次为平民默哀、。为此,笔者在课前对这节课做了弹性预设,整节课围绕展开。默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问:“三分钟虽然很短,但意义深远,透过这三分钟,我们看到了地震可以震倒房屋,毁坏家园,但是震不倒中华民族的脊梁!我请同学们列举感人的优秀事迹。”生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初中女孩子被救出之前,,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生二:“一名死难学生的手里紧紧攥着一支笔!”生三:“谭老师用孱弱的身躯为孩子们增加防护,至死也没有放松抓住讲桌的双手……”学生讲到这里,哽咽着说不下去,同时班上许多学生跟着哭了……课堂气氛顿时十分沉重,笔者只好调整教学策略,重构课堂动态生成,灵机一动,哽咽着说:“今天我们向遇难的同胞致哀,不仅是悲哀的表达,更是奋起的宣誓……”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到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整堂课如行云流水,虽然比预设少了几个考点的复习,但每个学生用心听课,特别认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布卢坶曾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所以,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前对教学进行精心预设,还要随着课堂教学进行的实际情况,能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充分挖掘教育的有利时机,促进知识的生成,情感的升华。美丽的生成如约而至,那是生成性教学的理想境界!可见,我们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的同时,更应该灵活创生课堂,这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3.“无心柳”撑起一片荫——利用学生“发难”生成

  有一次听本学科一位老师复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课内容时,她选取了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的情景材料。设计了三个小问题:(1)是什么让金华的这个冬天不太“冷”? (2)结合履行公民义务的相关知识谈谈孟祥斌的行为值得大家学习的理由?(3)好好活着,是对英雄的最好报答,孟祥斌用生命的代价教给轻生女子什么人生真谛? 假如你有机会劝导对方,你会告诉她排解不良情绪的哪些具体方法?在探讨第二问的时候,一个同学站起来发问道“我认为不值得向他学习,他应该在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前提下救人。现在一命换一命,军人的人生价值肯定比轻生者大,这样不合算!”没有经验或缺乏教学机智的教师可能会匆匆带过,提醒学生注意审题,更有可能呵斥学生思想觉悟太低。这样的话不但不能以人服人,甚至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钻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更难以培养学生学习中应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这位教师却在冷静后将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直面和关注这个话题,引导学生自行辩论,不管是“值得学习”还是“不值得学习”都亮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再请学生反驳与认同,教师在辩论过程中注重了调控,在辩论中让学生了明确观点:生命无价,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和健康都是重要的。孟祥斌的举措是正义行为,传承了舍己救人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道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有了这样一段小插曲,虽然没有按照事先设计的过程进行。但通过辩论学生们表露了他们真实的想法,这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件好事。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真正起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多边对话。学生的一番发难激起了课堂上思维的浪花,在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多边对话中,生成的不只是一句句美好情感的表白。这样的课堂唤醒了自我,调动了情感,孕育了兴趣,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一种鲜活的生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学因精心预设而精彩,教学因精彩生成而出彩。那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呢?

  二、预设——为生成插上腾飞的翅膀

  1.弹性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前提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和谐发展的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不仅要自觉“预设”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设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还要形成弹性化方案,为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

  2.精心预设是把握生成的基础

  传统教学中十分重视备课这一环节,并强调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实际上,所谓的备学生,就是指我们的教学设计有必要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对结果要了然于胸,对过程要多作假设:学生会怎么说?我该如何引导?学生说的与预想的不一致,我该怎么办?不妨多模拟些情景,多估计些情况,并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这样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地进行对话,也才有可能收获许多意外的精彩。

  3.善于捕捉是精彩生成的关键

  然而,再精心的备课也不能预料到学生所有的反应,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及时调整预设,并开展有效的教学组织活动和指导,使课堂自然的变为动态生成。这样师生才能在课堂上释放生命的活力,闪耀智慧的光芒,展现飞扬自主的个性。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应是充分预设和精彩生成的综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课前科学的“预设”,课堂灵活地捕捉“生成”的能力,善于发现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让课堂有效生成。这样,我们的思品课堂才会因无法预约而变得更加精彩,才会因充满生命活力而更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