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学,一个“神奇”的专业

2019-12-10 18:30:08

  你喜欢科幻吗?你知道《三体》吗?你知道雨果奖吗?

  近期,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雨果奖,迎来首个亚洲获奖人,他就是刘慈欣。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摘得第73届雨果奖的最佳长篇故事奖。而前几日的一次科普科幻创作者座谈会上“大牌”云集,让科幻文学上了头条,引发了人们对科幻文学的热议。

  此次座谈会上,《三体》的一位特殊粉丝,让科幻爱好者们看到了科幻文学发展光明前景。

  9月14日,国家副主席参加科普科幻创作者座谈会,在会上对科幻的熟悉,让参加座谈会的科普科幻创作者、研究者们意外,但是也让他们看到了科幻创作的发展的光明前景。

  参加9月14日科普科幻创作者座谈会的人员中,严格意义上的科幻作家,只有刘慈欣一个人。与科幻相关的其他创作者倒是有:科幻电影导演、制片人周文武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吴岩,《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也都一同出席。

  而重点要说的就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吴岩。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科幻文学专业唯一的授课老师。该专业今年首设博士招生计划。科幻文学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独家专业”,自2003年起已默默存在十余年,有“8年一共招生15人”的爆冷记录,不少学生是由其他专业调剂。

  科幻文学——北师大的“独家专业”

  上课几乎不用书本,只需要和同学讨论科幻电影和小说,平时的作业只是写写影评……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里,“隐藏”着全国首个科幻专业。该专业从2003年成立,8年共招生15人。2003年,吴岩开始招收科幻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每年录取1到3个学生。

  而这个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曾面临着不少尴尬。

  旁听生多过正式生

  2010年9月29日,科幻专业的研究生开始了第一堂课。一个能容纳30个人的教室座无虚席,但正式学生只有6个。

  “大家都看过<盗梦空间>吧?有什么感想呢?大家自由讨论吧。”老师吴岩说,课堂主要以学生讨论为主。

  他介绍,科幻专业只有《科幻文学理论》等三门课程,而这些书,上课几乎不用,“平时的作业类似于写影评或者书评”。

  “又来啦?”下课时,吴岩跟几个来旁听的科幻文学爱好者打起了招呼。

  课堂上的旁听生多过正式生,既让吴岩高兴,又让他感到无奈。他坦言,如今科幻专业的处境很尴尬。

  尴尬一招生:门槛太高学生被挡门外

  由于该专业招收人数少,分数的闸门把有志于科幻写作和研究的爱好者挡在门外,却把一些零基础的“调剂生”招入师门。

  科幻文学归为儿童文学,因此考试的内容与文艺学、现当代文学等完全一样,包括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等,并不涉及“科幻”。对于那些只喜欢科幻的考生来说,这些科目考试不算容易。

  “喜欢的人考不进来,进来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调剂来的。”吴岩遗憾地说,曾有一个清华大学的科幻爱好者,因为一分之差错失机缘,吴岩想尽一切办法调解还是无果,“后来这个学生就在科幻圈子里不见了”。

  现在在科幻界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飞氘是吴岩学生中喜欢科幻文学而入师门的少数几个,但他也是考了两年研究生才敲开师门。

  尴尬二师资:专业课老师只有一个

  “学生招的少,老师就我一个。”吴岩说,现在的课程是每周二晚上3个小时的课,授课老师也只有他自己。

  “朋友有时候戏称我为国宝,”为了更好地教学,他常常自己掏腰包,请圈里的朋友或者作家来给学生们上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此外,吴岩介绍,我国还有科幻专业这样的学科,国外的大学几乎没有,顶多就是有这门选修课。因此,相关的教材也很少,目前上课使用的教材有一部分是他和一些科幻界作家编写的。

  尴尬三就业:前景不好学生被迫放弃

  据吴岩介绍,在他迄今招收的15个学生中,仅有4名学生毕业后进行科幻文学创作。

  目前学生们选择考研,无非是为了就业的问题,很多科幻文学的爱好者就因为就业难的现实而放弃了爱好。

  为了解决这样的尴尬处境,他决定着力培养出一批善于创作的人。

  “科幻教学的升级”

  电影《星际穿越》热映,刘慈欣《三体》获雨果奖,象牙塔里的科幻文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将招收国内首个科幻方向博士的新闻曾在去年科幻界引发了不小的骚动。今年秋季开学,第一个科幻方向博士的人选确定了,他是来自衢州、本科毕业于浙大的科幻迷姜振宇。

  现在,本科、硕士、博士的科幻教育都齐活了,吴岩笑称这也算是“科幻教学的升级”。

  本科教育是教学生如何欣赏科幻作品,硕士和博士教育是教学生如何研究科幻作品,但这两者之间还是留下了空白地带,那就是如何创作科幻作品。

  为此,吴岩开设了一个纯公益性质的科幻写作提高班,由他来讲授科幻小说创作的基本方法,同时邀请一些著名的科幻作家点评学生的作品。吴岩说,这个写作班已经冒出了几个好苗子,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刘洋就是其中一个,他已经开始在科幻写作圈崭露头角。

  今年7月,吴岩在微博上贴出“科幻写作提高班开班启事”,邀请生活在北京的科幻创作爱好者参加创作。这是科幻写作班第一次面向社会大众招募学员。

  吴岩说,目前国内很缺科幻创作方面的人才,比如科幻电影编剧(目前中国约有30万名编剧,能写科幻剧本的可能不到1%)、科幻动漫家、科幻作家等等,而各种文化产业领域,恰恰很需要这类人才。

  相信很多同学一定也对科幻大片喜欢的不得了,不仅仅是为场面的震撼,也是为科幻作品中那些闻所未闻的科学技术所折服。而科幻作品对科学传播的作用自不必多说,上面提到的北师大的首位“科幻博士”姜振宇坦言,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等作品都是他的科幻启蒙读物。如今,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也将于明年献映,这对唤起更多的人对科学与大自然的兴趣,也是对科幻创作发展的极大鼓舞。

  

责编/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