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次武装起义:竟是打着旗号

2019-10-12 09:12:42


  八十年前的南昌参战人数究竟有多少?为何打出的旗帜?的结局究竟是胜利还是失败?……对于这些问题,坊间至今众说纷纭。带着疑问,记者近日走访了著名军史专家陈宇、南昌历史调查组组长徐巍。
  参战人数知多少?
  陈宇告诉记者,关于参战人数,各界历来有争论,有说两万余人的,也有说三万余人的。较有代表的是说两万零五百人,其主要根据是在一九二八年“六大”上所作的关于南昌的报告。
  近年有学者考证后认为,在报告中所列的人数有一部分并没有参加,参加人数为部五千五百人,周士弟部三千人,部六千五百人,部五百人,其他八十人,共约一万五千五百八十余人。不过,徐巍并不认可这个观点,根据他当年的调查,认为少算了部的五千人。
  对人数问题,徐巍等人还曾当面请教过主要。一九六一年参观八一纪念馆时回答了徐巍的疑问:“军实际人数不到三万,是号称三万”。
  为何打出旗帜?
  对于南昌打出的旗帜,各界也有不同的评论。肯定者认为打出旗帜是为了发动民众,争取“”将领作为领袖,发动回粤运动,团结部队中的中下层官兵和争取的真正。否定者认为,这是一大失误,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号召作用,反而使民众在认识上引起误会。因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旗帜已遭到其右翼的任意践踏,成为残杀革命人民的工具。
  对此,陈宇、徐巍分析认为,打出旗帜的做法适应了过渡性的历史特点,不能采取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从战略和全局上看,这面旗帜的确没起到积极的号召作用,但从策略和局部上考虑,却能起到暂时的缓冲作用,争取某些有利条件,化被动为主动。
  究竟胜利还是失败?
  传统观点认为,南昌由于缺乏经验,没能与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就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政权,而是采取孤军南下策略,企图回广州后重整旗鼓,再次北伐,在进入广东后又有两次分兵错误,最后遭敌围攻而失败。
  陈宇对传统观点提出反驳,认为笼统地说南昌失败了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南昌的胜利和南下广东的挫折应分开评述。徐巍也认为,从局部看,主力军是失败了,但从整体上看,它探索了中国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的道路,更重要是培养了一大批国家、军队的领袖人才。据统计,南昌参加者中,曾在建国后担任的有十六位,授予元帅军衔的六人,担任过省部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十九人。
  徐巍还透露,当年指挥者、、重回南昌时也曾分别对的历史经验作了评价。说:“南昌后……假使就地革命,不一定能保住南昌,但湘鄂赣三省的形势就会不同。”在总结经验教训后也评价说:“八一打响了第一抢,向全国人民指明了出路。”则为纪念馆题词:“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在南昌的英雄们,烈士们,你们在中国领导之下,高举人民革命的义旗,抵抗了的进攻,创造了伟大的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