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历史备考:中国古代经济史

2019-12-09 10:35:10

  (10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围(东周)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秦国)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

  材料2: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价买、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作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以上材料均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

  请回答:

  (1)归纳指出材料1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2分),并扼要分析其原因。(4分)

  (2)材料2中的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3)据上述材料扼要指出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

  【答案】

  (1)现象:

  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商人力量增强,并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的。(2分)。

  原因:

  一是诸侯割据时期,劳动者人身较为自由,统治者无法加强控制;(2分)

  二是商业发展,工商业获利较丰,人们纷纷经商谋利。(2分)

  (2)特点:

  以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的野蛮生产方式并存。(2分)

  (3)时代特征:封建制度逐渐确立。(2分)

  解析:

  该题以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中国封建制度确立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解。

  设问(1)

  材料主要介绍战国时代商业发展及商人地位的提高两方面内容,据此归纳社会现象。

  一个时期商业繁荣的一般原因可从下列几方面分析总结:

  ①局势和统治政策是否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②商品经济繁荣依赖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③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经济进步的根源,分析当时生产力是否出现明显进步;

  ④国内各民族间的经济往来和对外交流的发展也是促进商业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还应结合材料所提供的有关商业发展原因的信息进行分析。

  设问(2)

  生产方式特点,可以通过阅读材料,从当时大商贾的用人方式进行分析归纳。

  设问(3)

  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根据材料所表现的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结合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总的趋势来分析。

  ----文章来源于搜狐教育,


专题推荐>>2016届高考历史5月学习指导2016年高考历史全程辅导全国2015-2016学年高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汇总全国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汇总全国2015-2016学年初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汇总全国2016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