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写作指导

2019-10-29 16:29:47

谢辉根
  
  【写作指导】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对于民风民俗,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非常熟悉,对于写作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材宜熟。中国的民俗民风可谓形式多样,五彩斑斓,极其广泛而丰富,可以选取某一个方面进行提炼,然后写作。比如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交往礼仪、民间信仰、通商贸易等等习俗中,选取自己认为最熟透的一个题材进行写作。无论哪一种题材,都必须深入挖掘这种民俗习惯的艺术魅力与强大的生命力。
  
  2.角度宜小。我们可以从众多的民俗民风中选择某一个极小的细节来写,以小见大,发微见著。比如一次春联张贴,一次花灯制作,一次龙舟竞赛,从这些细小的事件里挖掘或反映出中国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与辉煌的艺术魅力。
  
  3.立意宜深。无论是淳厚朴实的节日习俗,还是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无论是共有的传统节日,还是各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无论是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还是丰富多彩的饮食样式;无论是对风俗根源的探索,还是对习俗形式的研究,最终都要为表现“民俗民风的艺术魅力”服务。
  
  4.体裁宜活。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再现某一传统习俗的真实情景,表现百姓生活的多姿多彩;可以写成散文,采用一线串珠的方法,从各种习俗中拾取相关的内容将之串在一起,丰富文章的内容,渲染民俗民风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查找相关资料,写某种民间习俗的来历与传承,揭示这些习俗与百姓生活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对这些习俗编写小故事,以童话、民间故事、小说等形式表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
  
  【佳作展示】
  
  雨巷
  
  金雨晴
  
  我生长在江南多雨的水乡,我特别喜爱故乡的雨,尤其喜欢漫步故乡的雨巷。
  
  当濛濛的细雨从灰蒙的天空飘下,淅淅沥沥地敲击着瓦砾,多雨的故乡便充满了钟灵秀气。这时我总会兴致勃勃地去雨巷转上两转。
  
  离雨巷还远远的,我就可以看到有层若即若离的雨雾笼罩在雨巷上。两旁老屋上厚厚的青苔,又悄悄地被雨雾染成淡青色,为雨巷平添了几分妩媚。迫不急待地,我走进了巷口。低头一看,脚下铺就的是一块块青石板,浸上雨水,光溜溜,凉丝丝的,不知经过多少年,这石板路早已和这巷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融为一体了。
  
  雨巷中有一道风景,那就是水井。你可别小看了这几眼冬暖夏凉的活水,正是它们的滋润使小巷更加秀美氤氲了。井栏一律由青石做成,与石板路完美的搭配着。每口水井的井栏上都有深深浅浅的十几条沟,清晰而光滑。用手轻轻地摩挲着,那种柔滑的感觉会从指尖传到心上。再把耳朵贴在井栏上,听到雨点落入井中化成美妙的音符,仿佛是在为我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这种悠远的底蕴,是缠绵多情的烟雨江南的独有!
  
  “滴”,一不小心,一滴雨水滴进衣领里,冰凉冰凉的,抬头一看,原来是两旁屋檐的滴水。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这小巷里还会有这样别致的阁楼!被雨水打湿的木质墙壁朴素怡人,还有小巧的窗户和雕花。这使我不禁会想:很多年以前,这雨巷里一定住着一位“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的小家碧玉,这阁楼里也许依依呀呀地唱响过水袖翻飞的越剧,或是嘈嘈切切地弹奏过丝竹声中的评弹,或许这阁楼原本就是姑娘家倚窗刺绣的地方吧。
  
  当你撑着雨伞走过一段古老的石桥,走过一片深深地庭院,走进一条幽长的雨巷,你一定会生出戴望舒《雨巷》里的情调,那个丁香般的女子湮没在江南如织的人流里,让你生出一点淡淡的惆怅,生出一种隐约的情怀。
  
  不知不觉已经走出了雨巷,不远处是一所中学。这时那里传来了一阵铃声,打破了雨巷的沉寂。我望望身后的巷子,看看眼前的学校,忽然明白:这雨巷不正是连接故乡过去与未来的时空隧道吗?
  
  我爱故乡的雨,我爱故乡的雨巷。
  
  【点评】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以“雨巷”为特定环境,以“我”的一次游览和观赏为线索,具体描写了雨中的雨巷和雨巷中的雨,表达了对故乡的雨和雨巷的喜爱和赞美。行文中,作者精心选取雨巷、青苔、青石板、水井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突出了故乡的雨和雨巷美好怡人的特点;同时,联系戴望舒的《雨巷》和越剧、评弹、刺绣等地域文化,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江南地域特。总之,这篇文章顺序是清晰的,感情是真挚的,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