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将探究式学习运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以及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带动下主动关心和接触社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现将本人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探究式学习的点滴体会归结如下。
一、选好课题,做到有的放矢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并不是每一个课题都适合“探究式”教学模式。要真正地将探究性学习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而不是流于形式,作为组织者的教师,选好适合探究的课题尤为重要。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课标要求学生理解生命是丰富多彩的,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奇特。在这一课我组织开展了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活动。
这样的探究,不但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深刻性,而且激荡起学生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心,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探究式学习的平台
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究式学习更应该注重学科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采用情境课、讨论课、辩论课、实践课、演讲课等。课件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如音像、图片、投影、远程教育资源等,在课堂教学中交替使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课堂资源,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并加以适当的指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2.角色转换,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适当调整角度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教学“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时,教师课前要求学生自己收集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以及身边的保护,有能力的同学自己设计教学过程。上课的时候,由学生当“小老师”来讲述这一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3.课题分解,合作探究。教师可以把所教内容分解成小课题,分别让学生借助书报或网络收集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教授“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时,把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分解成“我国人口现状”“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我国环境形势”等小课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汇总在一起。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印象深刻,并对学生的人口、资源、环境意识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因为过于追求理性化,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强调记忆、掌握,忽略了学生本身自由的活动,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也难以培养学习的质疑能力和创造能力。开展探究教学法,就是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习得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种方式更加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1.在观察质疑中探究。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质疑,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以学生提出问题作为探究的出发点。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学习成了乐趣,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2.在情境中设计角色,在角色体验中探究。情境中设计的角色,蕴涵着教育者的意图。学生扮演角色,担当角色,会很快理解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的情感,学生的生活经验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由于角色的转换,学生会在角色的期待中发挥想象,接受关注,渲染情感。例如,在讲授“身边的诱惑”时,通过小品表演形式表现学生身边的一些诱惑,通过学生的真实感受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念具体化,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将知识内化。
3.给学生创造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为学生的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原料。例如,在教授“游戏机的诱惑”这一内容时,让学生针对“初中学生玩电子游戏情况”组成探究小组进行分组研究,并深入调查取证分析。这样做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综合素质和探究能力。
四、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共享探究成果
学生经过探究,获得了探究性的学习成果,并希望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赢得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也希望在开展探究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听取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成果。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互相质疑等办法开展成果交流活动。教师也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平等地参与讨论,最后教师对探索性成果作简要点评。由于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结论不可能是统一标准的,因此,教师点评不能用整齐划一的对或错来评判,应对学生具体结论作具体分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点评应以激励为主,学生出现点滴成功和微小进步,也应得到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五、探究式学习更需要科学评价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探究式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否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当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训练学生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完成对一个问题、一件事情的思维过程。这种教学中重视思维过程训练,淡化思维结果追求的做法,会逐渐使学生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探究式学习的评价必须趋向全程化、多元化和弹性化。
探究式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我们既不能完全否定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接受式教学,也要从真正意义上大胆实施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思想品德学科中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